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4399天▲戳上方蓝字关注
图片
|全文共2200,深度阅读需6分钟,受益终生|
图片
图片
为什么有人行善积德却总遇坎坷?为什么拼命努力却难改命运轨迹?
《易经》早就揭晓答案:人生因果从不是简单的“种瓜得瓜”。
当你发现善因未必结善果时,不是老天不公,而是忽略了两个关键变量——善缘的催化作用与动态调整的智慧。
本文将带你破解3000年前的命运方程式:
从“积善余庆”的因果铁律,到“万般皆缘”的际遇法则,再到“阴阳互推”的改命秘诀,揭开《易经》中最被低估的生存哲学。
01
不重视因果关系难得无咎
因果是原因和结果的简称,我们常说的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,则是因果报应的概括性说法。
例如“潜龙勿用”是善因,可预防“亢龙有悔”的恶果。
因为一开始便知止能止,最后比较容易适可而止。
倘若开始时“履霜坚冰至”的功夫没有修养好,那么结果时恐怕难以避免“龙战于野”的悲剧。
凡事有因必有果,而所有的后果,也都必然有其前因。因果关系至为分明,可惜人自己看不明白。
《易经》中所说的吉凶,并不是爻本身有吉有凶,而是问占者的品德有良有不良,这才造成了吉凶的分别。
也就是说,吉凶不在爻,而在于人。然而,一般人却轻品德而重爻辞,这样的观念舍本逐末,自误且误人。
坤卦《文言》说的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便是明确告诉我们:善德是吉的主因,不善是凶的伏笔。
很多人对这句话耳熟能详,却不肯相信,这就叫作“迷”。
人为万物之灵,能为善也能为恶,所以与人有关的因果关系,会因为当事人的品德修养而有所改变,这就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和自主性。
但同时,也有很多地方我们难以认知,这又是人的“局限性”。
为什么“无咎”的境界很难达成?为什么做事无法完全根除坏的影响和后果?
原因就在于人的局限性。但人又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的局限性,这个方法就是我们自己的品德。
所以说一切都是自作自受,怨不得天也尤不得人。
02
善因需要善缘才得善果
因可以是诱因,引诱我们上进的因素,那就是利。有利可图,当然就会更为积极。
这些说法本是人之常情,不幸由于大家对于“正”有所误解。
以为“正”就是四四方方、不偏不倚、规规矩矩,甚至死死板板,不料物极必反,产生了“不正”的后果。
现代人连这种修养都没有,有话直说而又有话实说,当然不正。
对于因果关系,也有所疑惑而不敢置信,或者心中相信而不方便说出来,实在别扭。
实际上,因果之外还有缘在。
缘和因分不开,称为缘由,自然而得的机遇,即为缘分;事情的由来或起因,便是缘起;彼此互通的关系,称为缘故。
善因缺乏善缘,往往拖延很久,依然得不到善果;善因倘若遇到恶缘,可能非但没有善果,还会产生恶果。
因果为什么不是直线的?便是受到缘的牵引而有所变化。
现代社会由于能动不能静,呈现出一种“一条路走到底”的直线观念。
发达国家有好的机缘,能够先挑先吃,那些不喜欢的、吃不动的,才会丢给发展中国家。
国家如此,社会发展也是如此,导致富者愈富、贫者愈贫的两极分化局面。
这原本应是全体人类最大的不幸和耻辱,却被一句“无可奈何”便敷衍而过了。
殊不知,这种人为的不平,最后必然引发动乱,使得社会治安、人群和谐都受到严重的破坏。
自然的不平,是阴阳调和的善因;而人为的不平,却明显地是出于自私自利的欲求。
恶因加上恶缘,当然不可能产生善果。
我们若是掌握了因果关系,就必须同时重视善因和善缘,把常常挂在嘴上的“广结善缘”,转化成实际的行动。
以善缘助善因,才可以获得安和的善果。
03
合理的因果关系必须随时调整
天下万事万物,基本的“因”仅在一阴一阳,此外并没有其他因素。
然而千变万化,产生不一样的“果”,主要是刚柔互推,阴极生阳,而阳极成阴。
可以说是过程不同,因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。过程比结果更重要,说明在过程中可以改变结果。
我们之所以能够改变命运,关键即在于我们可以调整生命的过程。
过程是什么?便是我们常说的“缘”。阴阳相遇是缘,阴阳变化也是缘,多少阳和多少阴互动还是缘。
加以缘能生,必能灭,又增添了许多预想不到的变化。生和死是固定的,其他的情节全是变化的,所以说“万般皆缘”。
不论吉凶悔吝,都是缘生缘灭所带来的后果。
应对复杂变化的最好方法,是不必管它究竟是善缘或恶缘,都心怀喜悦,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响应。
随遇而安、知足常乐,正是这样的成果。由此可见,道德修养是最有效的改命良方,应该成为我们所奉行的最高信仰。
因为只有品德修养良好的人,才能够不分善缘、恶缘,而悉数悦纳,最终反而尽皆圆满。
我们常说“一切随缘”,便是不管卦怎么变、爻怎么化,都能抱持贞正的心态,不怨天、不尤人,以正面、乐观、积极的态度面对,用平常心加以看待。
时间是最好的解药,一旦过程完毕,一切便又回复正常了。
及时调整,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做的。然而,究竟调整得合不合理,则是由于理不易明、理会变化而并没有固定的准则。
所以“尽人事以听天命”,是无可奈何当中唯一可行的有效途径。其成败关键,即在于自己的品德修养。
相信每一个人只要心平气和,便都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。
图片
本文依据曾教授著作汇编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